政策驱动工控机技术创新
一、政策背景
随着《中国制造 2025》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推进,国家对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高度重视,为工控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。2025 年出台的《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》明确指出,要在工业软件领域推动基础软件、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,到 2027 年完成约 200 万套工业软件和 80 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任务;在工业网络设备领域,要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,推动汽车、钢铁、轻工等多个行业的工业设备、网络、算力、工控系统等网络化改造升级,力争到 2027 年,80%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网络化改造
。
二、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
明确发展方向
政策的出台为工控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例如,《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》对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提出了明确的目标,这促使工控机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加注重与这些领域的适配和融合,推动工控机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技术创新
。
政策强调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,要求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。这促使工控机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,以提升工控机的数据处理能力、智能分析能力和远程监控能力,满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复杂工业现场的需求
。
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
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
三、技术创新的方向
自主可控芯片与高可信操作系统
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
物联网与边缘计算
5G 通信技术
四、技术创新的挑战
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
信息安全性技术的挑战
智能化的挑战
五、未来展望
在政策持续驱动下,未来工控机行业的技术创新将朝着更高性能、更智能化、更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。随着国产芯片和基础软件的快速进步,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,工控机将在数据处理能力、智能分析能力、远程监控能力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
。
同时,工控机企业将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、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等模式,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。例如,设立新型工控整机技术创新专项,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,打造自主可控新型工控整机产业生态;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,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,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
。
此外,随着全球工业 4.0 战略的深化和智能制造的加速渗透,工控机将在分布式控制系统、可编程逻辑控制器、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细分领域迎来显著增长。在新兴高科技领域,如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,对工控机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,也将推动工控机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